《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时间:2024-11-11 17:06:20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推荐】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推荐》,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完美的、善良的。

我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自我被老师忽视、遗忘,期望自我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我,证明给大家看,自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厌恶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厌恶这个老师。为什么会厌恶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超多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用心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

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我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仅是知识的理解,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潜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就应怎样做呢?我需要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理解的是什么?最难理解的是什?”“我就应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用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就应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超多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时间内,是我开始展示自我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此刻学生面前,不仅仅给自我带来信心,也能够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主角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务必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

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决定自我的讲课状况和学生的理解潜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

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善;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简单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就应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

总之,我的课堂就应有一种协调、融洽、简单、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我、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到达一种共同的进步。

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群众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我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

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能够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潜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

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

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恐怕也算不上一位真正的教师。

这本书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及切身感受得出的一系列教育智慧。这是一本对一线教师极具帮助的书,打开书本,与以往的章节式不同,密密麻麻的100条“货真价实”的建议整齐的排列在一起,这些建议可谓是非常全面,不仅有生动形象的事例,也有科学的理论分析。他不仅关注教师、关注课堂,更关注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所以他在书中不止一次的提醒我们要关注差异。

他在第一章提到:为什么一些一年级就落伍或者不及格的学生到了二三年级会变得越来越可怕。是因为这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关注到与其他孩子脑力发展的差距,这也是班级授课的一种缺陷。我们照顾到的永远是集体,而总是忽视一些个体。正是这样的一些个体,才是我们教育者最应该去关注的。

本书有多条建议都关注到了对后进生的教育。何为“后进生”,大众眼里的“差生”,而教育专家们是不容许有“差生”这个概念的。

就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开篇所说,他们不是“差”,只是与他人存在一些差异。教师要在这些差异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导致后进生学习有困难的原因较多。不仅是孩子本身的一些差异,也取决于教师的后天作用。为什么同意是一位学生,在不同老师的课堂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呢?成绩为什么也会有差别呢?这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评价方式、与学生的沟通模式、对作业的反馈等。

而在苏霍姆林斯基亲身的经历中,他遇到过不少的后进生,也举了一个关于“费同学”真实的例子。后进生比起别人,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障碍更多,那么扫除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是阅读。阅读能教会他们思考,能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的多了,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更敏锐。

而对于教师来说,想要翻阅在教育生涯中的种种障碍,解决种种难题,阅读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教师 ……此处隐藏12667个字……会读书会思考的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学生、上课、听课,有多少时间在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从繁重的工作中抬起头来,其实阅读教育理论专著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如哲学一样,学懂了指导性的著作,有了深层的方法论的积累,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教师的进步源于读书,教师的幸福源于创造。经常读书和思考,能够使人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反思,并为自己的今后指引正确的方向,丰富自己的理论经验。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当然,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

师生共读书,用书本点亮知识的火焰,用书香浸润自己的人生,这正是与我们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这一思想相符合。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聆听良师的谆谆教诲,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更是如此,他像一位挚友,平易近人,娓娓道来,让我在“润物细无声”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以上谈到的仅仅是苏霍姆里斯基教育思想的冰山一角,其中还有更多的精华等待我去发掘、领悟。最后,让我用书中的一组词语结束今天的发言,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

为了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于是选择了读书。在大师们的引导下,自己的确收获很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被作者的许多话所打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我的读书经历使我认识到,阅读的过程就是自我受到教育和感动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我读了阿尔伯特·哈伯特写的《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触动很大。书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急需求得在古巴丛林中反抗西班牙军队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的合作,然而,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加西亚到底在哪里。有人对总统说:“或许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于是,总统把罗文中尉找来,把致加西亚的信交给他。尽管罗文也不知道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但他接过这封信,什么也没有说就出发了。三个星期后,他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历尽波折,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终于找到了加西亚。

事实上,触动我的并非这个浅显的故事本身,而是它所传达的那些精神——敬业、忠诚、勤奋。“把信送给加西亚”,已演变成一种忠于职守、信守承诺的象征。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现在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之类的话题未免有些落伍。可事实上,转型期的社会对这些基本精神的渴求更加强烈,人们总在感叹到哪里寻找到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在充斥着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做事态度的现状下,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就显得弥足珍贵。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我从事教师职业的可贵;我深深地认识到,唯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踏实和安心的。正因为有这么深的体会,我才领略到了“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语)的真谛。

所以说,我们还是来听听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话吧:“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1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在读书中成长应该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面对我们的学生,我觉得他们都是智力正常的学生,只是学习成绩略有所不同罢了。就连一个白痴都可以培养成才,难道我们连正常智商的孩子都感到无能为力了吗?退一步讲,即使有少数学生文化课成绩是差点,但在他们身上肯定会有他独特的长处的,我们老师发现了吗?多数的教师恐怕都在分数的“近视眼”下忽视了!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说,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要多一些,而相反的责备和训斥要少一些。

要使得学生能在各方面都协调统一的发展,需要真正意义地实施素质教育。而我们目前好象还只是在口头上喊得多,而实际做的还有相当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春游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沉重的。由此使我想到,现在学校的某些举措,比如体育课要求老师不要做有危险倾向的动作,要保证绝对安全,等等。连最基本的身体素质都可以弃之不顾了,还奢谈什么“素质教育”!

我们似乎忘了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了,苏霍姆林斯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苏霍姆林斯基就反复强调:“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这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真正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