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时间:2024-09-09 11:56:15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热】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热】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在鄞州图书馆里看书。不经意间,一本薄薄的书呈现在我的眼前,书名不起眼、但给人的感觉很亲切:《窗边的小豆豆》。我把书从书架上取出,随意翻了翻,居然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忍不住兴冲冲地把书借回家,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是黑柳彻子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的小豆豆就是作者本人。小豆豆在传统教育理念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她会把课桌盖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在上课时叫来广告宣传员表演节目,在课堂上大声跟燕子说话。由于诸多“劣迹”,小豆豆被学校勒令退学,因为“有她在,整个班里都不得安宁”。不得已,妈妈只好给小豆豆找了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幸运的是,巴学园的校长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在小林先生的教育下,小豆豆从一个让学校忍无可忍的坏孩子,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感、懂事、有爱心的孩子。更为关键的是,小林先生的教育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平等对待别人、自尊自爱、友善的种子,这对作者将来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小林先生,象“小豆豆”这样一个被勒令退学的顽童,长大后居然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日本著名作家、著名演员、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崎画册美术馆”馆长。看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教师,我感到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地方需要向小林先生学习。

小豆豆第一次见到小林先生,就滔滔不绝地宣传自己的“英雄事迹”长达四个钟头,小林先生一直耐心地倾听,连一个哈欠也没打。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到了真正可亲的人,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大人这样认真地听小豆豆谈话。上游泳课时,校长让同学们不穿泳衣、光着身子在水里嬉戏。有的学生

生理上有缺陷,刚开始还很害羞,后来也能坦然面对、可以和同学们尽情地玩耍。看到这里,小林先生友善、和蔼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小林先生不愧为一名教育家,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象小林先生一样,学会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老师们当然都喜欢听话、成绩好的学生,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对待成绩稍差、比较顽皮的“后进生”时,更要注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偏心。”小学教师虽然面对的都是几岁、十几岁的小孩子,但是我们应该象对待朋友一样、与他们坦诚相待,在教授给他们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平等待人、自尊自爱的精神。要让学生意识到:大家都是平等的,应当自尊自重、平等待人。学习好的同学固然值得学习,但学习差一些的同学只要自尊自爱,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也一定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书中还有两个小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说小豆豆不小心把心爱的钱包掉在了厕所里,为了找到钱包,小豆豆居然当起了“掏粪工”,把洒水的勺子伸进粪池往外掏粪,小豆子不断地掏,居然在外面堆成了一座“小山”,弄得一塌糊涂。校长目睹了这一幕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以朋友般的口气对小豆豆说了一句话,“要把它们都送回原处哟”。后来小豆豆遵照校长的要求,把“小山”铲平,把粪便全部送回了原处。自从这件事之后,豆豆改掉了上厕所时往下看的习惯,而且从内心里认为校长是“最可信任的人”。还有一个小故事:小林先生让学生们在每天吃饭前,每天换一个同学,轮流进到同学们围成的圈子中间给大家讲故事。有一天,轮到了一个男孩讲故事,可是这个男孩什么也说不出来,因为他事先根本没有准备,“我什么故事也没有”。小林先生坚持要男孩讲故事,“那你就编一个故事吧”。男孩只得随便乱编了一个了一段“流水账”,小林先生没有嘲笑这个男孩,反而不断鼓励他、给他鼓掌,同学们也不断给男孩鼓掌,最后“大家一起鼓起掌来,礼堂里顿时只剩下一片掌声”。这两个小

故事给我了深刻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们正面的鼓励,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待学生的缺点,应当和蔼、善意地给学生指出来,切忌冷嘲热讽或是大发雷霆。有时候,一句简单鼓励的话语远比一顿呵斥更为有效。就像书中提到这个小男孩,相信在他长大成人后,也绝不会忘记这次鼓掌、不会忘记这一份善意的鼓励吧。

作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家,小林先生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学习。我们应该象小林先生一样懂得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努力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学生潜在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让学生成为自尊自爱自信、有责任感、有理想的人,让学校成为学生心中的“巴学园”。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2

这学期也看了很多书,虽然学习考试的压力很大,但是排解的话大概必不可少的还是要看一些书。很长时间不看书的话就会变得无知,这是经常要警醒自己的话。无论是东野圭吾《白夜行》里的人性,还是龙应台《目送》里的亲情,抑或是苗炜《寡人有疾》的讽刺,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身边走过,带着他特有的茫然匆匆地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无动于衷。但是总归是不一样的,坐井观天和大隐隐于市终究是不一样的。想了很久,最终决定谈谈小豆豆们。

我其实是很不喜欢小孩子的人,我觉得小孩子们很烦,因此也经常被人批评没有爱心或者诘问将来自己有了小孩怎么办这样的话。但是或许是仗着自己还年轻便很少考虑这些看起来很遥远的话题。在我的小的时候,我记得我看过一个小故事出自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虽然时间间隔太久以至于我并不记得故事的内容是什么了,但是对于《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却留下了美好的儿童类的睡前故事这样的深刻印象。所以当我看到《小豆豆和小豆豆们》这本书时,我就猛然想起了很多甜蜜美好的童年岁月。于是我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本书也是富有想象力的、充满世间美好纯真梦想的儿童读物。但是我错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眼泪在心底流淌。

“成年人死的时候,会说出自己的痛苦或悲哀;孩子们却什么都不会说。他们信赖成年人,在香蕉叶底下默默地死去。”这句话是第一处让我震撼住的地方,我们现在或许还没有成为真正有承担能力的成年人,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成为已经具备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有理智的大学生呢?毫无生存能力的孩子们、纯真善良全心全意依赖着成年人的孩子们、对于什么都愿意相信具有最纯洁眼神的孩子们,就这样在战争、贫穷、饥饿、疾病中默默忍受着死亡的威胁与伤害,连痛苦都不能说出口。这样令人绝望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或许就在身边或许在遥远的地球另一端。可是成年人到底做了什么呢,号称具有绝对主权的成年人、拥有无限智慧的成年人、对什么都要负责的成年人到底做了什么呢?地球的那一端到底有多遥远,让你们我们都望而生畏呢。还是说你们我们只是漠不关心静静地看着那些惨剧上演,无动于衷呢。抑或是你们我们竭尽全力加剧了那些惨剧的发生呢?我不知道,这些问题的 ……此处隐藏23043个字……校长,他从来不说“大家要帮助他们”之类,令怪孩子们丧气的话,而只是说:“要在一起啊,大家做事要在一起啊。”自始自终,在小林校长心目中,这些孩子都是和普通孩子一样看待,给予他们尊重,同样保护了他们幼小的自尊心。不论是在游泳池游泳的时候,还是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最令人钦佩的是,他为了给一个残疾的孩子信心,竟为他开了一个全校性的运动会。几乎所有的比赛项目都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所以,几乎每一项比赛,他都是冠军。可想而知,这次难忘的经历会给这个身体残疾的孩子多大的鼓舞,对他一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啊。

这些怪孩子就在小林校长精心的照料下自尊自信的成长着。

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身边还是存在着这些为数众多的所谓的怪孩子。他们中有多少就像小豆豆一样,天生的数学白痴啊(黑柳彻子到了成年,还是不能对付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一个人在某一个功能方面缺憾,并不是他的错误。然而如今的教育,却容不得他们的存在。学校的全面培优,使得这些孩子不断的边缘化。一门功课的考不及格必定使其丧失发展其它特长的空间。无止境地补差,残忍地折磨着这些边缘学生的身心。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切实际的心态挤压着这些学生的成长。

于是,韩寒之流的愤然退学,用手中的笔无情地嘲讽着现代学校教育,更多的孩子放弃了理想,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在一座比一座华丽的校舍中,是否还为这些先天本以不幸的孩子保存有一个小小的成长空间?相信所有读完《窗边的小豆豆》的人,都会有此一问的。

一门功课学不好,他们还能成才吗?

谁来回答?

学校?家庭?社会?

在上个世纪就有了答案的完美教育,这个世纪又在哪里延续呢?

“请不要叫他们怪孩子!”估计现在还只是个梦想。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

“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这应该是我在这本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吧。

孩子本来的天真和善良,总是会被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大人的想法所慢慢改变,原本那些可爱的奇思妙想,原本那些奇幻的精神世界,都会因为不被理解或在别人的深深的质疑中一点一点地消失不见。

小豆豆喜欢站在窗边看风景,看路过的宣传艺人,看在树上唱歌的小鸟,喜欢在篱笆中穿来穿去,喜欢一切新鲜美好的事物,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大人所不能理解的美丽,所以我们的生活中才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被责骂中自我否定,自我悲伤,然后失去最天真的快乐吧。

孩子回答了与老师的标准答案不一样的话,老师否定了他;孩子对一些事物感到好奇,搬来小板凳站上去看,妈妈看到了,怕孩子摔倒,生气地又骂又打;孩子看到小动物受伤了,哭得稀里哗啦的,爸爸看到了,责骂他有什么好哭的;孩子玩游戏又弄脏了衣服,妈妈一边严厉地斥责孩子,一边将衣服脱下去洗……后来孩子再也不敢回答问题,再也不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再也没有同情心,再也不敢尽情地玩耍,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会犯错,会被大人责骂。

大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来判断孩子的是非对错,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小豆豆自己拿来铲子想从粪坑里把心爱的钱包找出来,校长看到了,告诉她要记得把掏出来的垃圾都倒回去;小豆豆被狗咬伤了耳朵,使劲地摁着不给爸妈看,怕爸妈责骂小狗,把小狗赶出去,爸妈着急地把她送去了医院,和约定的时候一样没有责怪小狗;小豆豆爬篱笆刮烂了妈妈最喜爱的那条亲手为她缝的布裙,她怕妈妈伤心,撒谎说是被人用刀子刮坏的,妈妈没有责骂她,而是去理解她的乐趣和谎言……

小豆豆在一种充满关爱和理解的环境中成长,她的善良与纯真一直被呵护着,直到长大成人,依旧善良、纯真、对生活充满激情又快乐。

小豆豆们看到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侏儒症的高桥君,没有一个小豆豆去歧视他们;美国与日本正发生战事,所有学校都取消了英语课,小豆豆们却在齐声念着“美丽的”是“beautiful”,在巴学园,日本和美国变得亲近起来;小豆豆遇见被歧视的朝鲜人,想过去和他做朋友,并且告诉他“大家一样都是小孩子”;小豆豆看到聋哑的孩子用手语讲话,觉得那是全世界最美的动作。

小豆豆们不懂什么是种族歧视,不懂什么是政治和战争,不懂什么是残疾,小林宗作校长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些孩子,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这片纯净的校园,教会他们爱与支持。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有孩子欺负弱小,总是会有孩子高声去耻笑别人,总是会有孩子破口大骂那些自己并不理解的人或事物?

教会孩子爱与生活,远比教会那些生硬的知识要重要得多,保护孩子的纯真和善良,远比用暴力去强硬扭曲他们要美好得多。豆豆的母亲、小林宗作校长先生,都是爱与理解的化身,包容和感染着小豆豆。

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对比了中国的小学教育和日本的小学教育,日本的小学教育更注重素质培养,而中国的教育一直在关注成绩,素质教育是口号,高举全面培养的旗帜,实则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还要请家庭教师来辅导功课,一年级就要学习对他们来说比较难理解的数学题,中国的小学生到了日本都能成为神童、学霸,可是,这真的就是教育孩子的目的吗?

年纪尚小满口粗话,喜爱插嘴,生活中不会问好,总是乱翻别人的东西,取笑同学,看不起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到底是什么形成了孩子们这样的行为习惯?

自己也曾带过班,我从不在班里大力表扬成绩排名在最前的孩子,我表扬的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次考试中超越自我,分数或排名在一点一点进步的孩子,或是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的人,因为我一直坚持的,是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素质,因为这比虚拟的分数重要太多。

班里也会出现欺负弱小的现象,班里的小帮派欺负一个低智商的同学,说他是“弱智”,上课时取笑他,调侃他,路过时用手打他,用脚踢他。“弱智”同学在一种自卑和自我反抗中成长和生活,因为他的父亲告诉他,被人骂时要骂回去,被人打时要用力打回去,因为他智商有残疾,打伤了人也不用负责任,而且还要告诉老师听,让老师去教训这些欺负他的人。于是这个孩子的性格日益古怪,与班里其他孩子的关系也日益恶劣,当我接手这个班时,这种恶劣关系已经很严重了。

在这些孩子再小一些的时候,知道什么是“弱智”吗?大人强硬灌输给孩子们的,只不过都是大人的想法、大人的看法而已,有多少大人能保护好孩子的纯真和善良,教会他们爱与包容,或是教会他们善良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在我读到“泰明死了”这个篇章时,我哭了,一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描写了心爱的同学离世的那种悲伤触动了我,二是小豆豆的话让我感动。孩子不懂生死,只是隐隐约约地懂得了离别,小豆豆对躺在教堂里的泰明说:“也许,我们长大以后,有一天会在什么地方碰到。那时候,要是你的小儿麻痹症治好了,该有多好啊!”。

是啊,多好啊。要是能有多一点像小林宗作这样用心教育的老师,多好啊,要是能有多一点像小豆豆的妈妈这样理解孩子的母亲,多好啊。当我们用心去引导和呵护孩子们时,当我们把他们当成大人一样去理解和尊重时,他们,才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